
自從COVID疫情逐漸鬆綁以來,2023及2024這兩個冬天見證了許多流感病例的激增。不論是接種過流感疫苗的人,還是未曾接種者,感染流感的人數都相當可觀。由於防疫措施放寬,人們的社交活動與國際旅行日益頻繁,各種病毒也藉此有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,流感病毒在這樣的環境中迅速擴散,導致許多原本免疫力較弱的人群出現不同程度的症狀。
在我接診的病人中,有不少人表現出明顯的肺部感染和發炎現象。這些患者除了常見的發燒、頭痛、骨節酸痛外,最引人注目的是持續性的咳嗽,並伴隨著大量黃濃痰。這些痰液多數由肺部深處咳出,顏色不僅呈深黃色,部分病例甚至出現帶有咖啡色或混有血絲的情形,同時常伴有腥臭氣味。相較之下,鼻塞或流鼻涕等症狀較少見,或者症狀並不十分明顯,這暗示著此次流感主要侵襲肺部,導致局部嚴重的炎症反應。
從中醫角度來看,這次流感中的發燒與頭痛屬於一般外感的症狀,即所謂的“太陽病”,這類症狀在適當治療下一兩天內通常能夠緩解。然而,咳嗽卻常常持續較久,主要原因在於病毒對肺部的破壞程度不同,可從痰的顏色與黏稠度來觀察病情進展。剛開始時,患者僅感覺喉嚨有少量痰液但不易咳出,隨著病程延展,痰液量逐漸增多、質地變得黏稠,顏色也逐步加深並開始散發臭味。這些變化均是肺部感染發炎的臨床表現,若發燒情況進一步惡化,就可能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。
特別需要注意的是,這種直入肺部的流感對於那些本身患有慢性肺病的人群,如氣喘患者或長期咳痰的病患,危險性更大。由於這些病人的肺功能原本就較為虛弱,加上病毒進一步破壞肺組織,極易誘發重症。近期就有一位台灣藝人在日本因流感重症引起併發症而不幸過世,這讓我們再次警惕:即便是看似普通的流感,對於某些特殊群體也可能是致命的威脅。
面對如此嚴峻的流感挑戰,預防工作顯得尤為關鍵。中醫理論中強調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,也就是說,只有平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、積極養生、提升自身免疫力,才能在外界病毒侵襲時發揮自我防禦作用。我曾經接診過一位大學生病人,他與同學同行前往日本自助旅行。出發前,他特地向我索取了一些中藥以備不時之需。結果,在日本期間,他的同伴很快出現了感冒發燒的症狀,而他本人則毫髮無傷,整個十天的行程完美無缺。這一現象充分印證了「正氣足者,邪不侵擾」的道理,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免疫狀態在預防疾病中起著決定性作用。
然而,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夠依靠自身正氣抵禦病毒。另有兩位病人剛從埃及旅遊回來,卻因為在異國旅行期間感染了COVID和流感,導致持續咳嗽、痰多不止,最終不得不求診治療。這些案例告訴我們,即使是同行、同吃同住的情況,也可能因個體差異而導致不同的感染結果。健康狀況的強弱、日常養生習慣以及免疫力的高低,都是決定是否能夠有效抵禦病毒的重要因素。
總的來說,這次流感疫情讓我們看到了病毒在防控措施放寬後的迅速蔓延,也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日常養生與免疫力的重要性。無論是從中醫的角度還是西醫的觀點,及早發現並治療肺部感染,防止症狀進一步惡化,都是降低重症風險的關鍵。只有在平時做好健康管理、積極調整生活方式,才能在病毒來襲時有效保護自己,度過一個健康平安的冬天。